2006-06-28

誰是網路新都的大贏家?


馬英九上個星期投書媒體,以台北市獲得榮獲「2006年度智慧社區」首獎,炫耀市府「網路新都」政策是偉大政績。但部落客們顯然不賞臉,就連紐約時報也在前天刊登了一篇專文,偷偷地巴了台北市一耳光。



紐約時報:



Ninety percent of those in Taipei, Taiwan, can access its wireless network, but just 40,000 of 2.6 million residents pay to use it.


自由時報:台北無線寬頻 紐時列借鏡



紐約時報說,如此價格合理、涵蓋範圍廣大的無線網絡叫好不叫座的例子,值得讓汲營於佈建自己無線網絡的芝加哥、費城與十餘座美國其他城市的領袖三思。


迥異於一般民眾對網路新都價格偏高的質疑聲浪,台北市研考會認為「價格不是問題」,紐約時報也說「價格合理」。但即使是美國媒體眼中的所謂合理價格,紐約時報仍指出,其他城市應對台北無線網路的困境,引以為誡。



這個被台北市長拿來說嘴的網路新都高敷蓋率,就目前的上網使用率來說,當然是失敗的案子。不過我最近發現
7-11 開始建置「iBon」,一項結合網路與列印的新服務。倏然我理解了,誰才是網路新都的大贏家。



傅瑞德繼續貼:
我看「網路新都」



以得標的統一安源手上握有的資源,其實根本不太需要去動「天橋、13萬盞路燈、8,000多個公車候車亭、捷運站、1,000多處紅綠燈、高架橋、公有建物屋頂、地下既有管溝等公共資源‥‥設置熱點」的腦筋,只要在企業旗下所有7-11便利商店(全台號稱4000家,台北市區的家數查不到資料,不過市區大概一兩個巷口就有一家)和Starbucks咖啡店都各裝個高功率基地台,覆蓋率也許會比現在更好,而且在建構成本、管理、維護方面也會比較簡單;就台北市而言,這也是其他「網路新都」如西雅圖、費城等地所沒有的優勢。





自由時報:
台北無線寬頻 紐時列借鏡



美國布朗大學公共政策教授韋斯特:「只有基礎建設還不夠,你必須給人民使用科技的理由。」





沒錯。



巷口那位可能不常上網的超商店長,最近很興奮的對我解說著
iBon 能提供的服務。「只要花一點點錢,」他說,以後可以在 7-11 網路購票、電話費補單繳費、掃描文件並傳輸 E-mail....,總之,公司說 7-11 也可以上網了,服務越來越多,大家越來越方便了。我沒看到實機,但據說 iBon 是螢幕觸控式的機器,並與現有的影印傳真機結合。



「這是全面提供的服務嗎?還是少數門市的實驗性質?」我問店長。



「好像是全面的,」他說,「線路早就鋪好了,就等裝機器。」



好吧,我懂了。也許不會有很多人想花一百元在
7-11 上網,但是,卻很可能每天都有人願意花十元去寄一封郵件、或者訂一張車票。



於是,三十億台幣的
BOT 案,不但完成了馬市長的叫好不叫座的偉大政績,也讓 7-11 的網路新都悄悄的完成了。假如市政府的合約裡,沒有約束廠商必須招攬多少用戶目標的話,統一安源幹嘛在乎你市政府目標有多少用戶啊?



他們知道怎麼為企業創造需求、獲取更多利潤就夠了。






(以上如果屬實,純粹是被雷劈到)

















Technorati Tags: , , ,

2 則留言:

  1. 總得先鋪好電線
    大家才會買電燈。
    難道要家家戶戶先裝好了水龍頭才來等政府鋪水管?
    現在就評叫好不叫座,實在言之過早。

    回覆刪除
  2. 這篇文章的重點,並不在於探究市府政策是否失敗。

    但既然 sunnic 提了,我也想反問:那麼市府現在就拿來自誇政績,是否也言之過早呢?

    根據新聞,台北市研考會昨日再度下修使用者數為十萬人。這是最近台北市第二次下修使用者人數,從最早的八十萬人,到二十萬人,到十萬人次。

    這是否表示研考會事前做出來的計畫與現實有嚴重落差?固然多少人使用未必等同於獲利,但請不要忘記一個現實:如果兩百多萬人口的都市,竟然只有低於 5% 人口在使用這個網路,那對於大多數納稅給這個建設的市民而言,就不公平。

    網路新都畢竟不是社會福利。台北市推動數十億的商業 BOT,可別到頭來只是個出錢的凱子,商機都被廠商留一手自己玩去了。

    回覆刪除

轉載圖文內容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