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在就讀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四年級的黃建霖,以「山不轉,人轉」勁拔的水墨線條,展現台灣玉山的氣勢和文化映象,榮獲「Show 台灣!五大台灣意象徵圖」的評審團大獎。黃建霖設計理念表示,「玉山是台灣的靈魂。『山』就是我們的精神傳統,『人轉』可以是一個回歸,同時是一個重新思考的出發點」,創意深獲評審認同。
這次由行政院新聞局主辦的「SHOW台灣!尋找台灣意象系列活動」,歷經近八十萬名民眾投票,選出最具代表性的五種台灣意象進行徵圖,反應相當熱烈。新聞局表示,五大意象中「台北101大樓」參賽作品四百多件最多,佔全部作品近三分之一;「櫻花鈎吻鮭」也收到三百多件參賽作品。而且參賽者的年齡分布很廣,雖以20到30歲人士最多,但最小的參賽者僅14歲,最長的也有52歲,顯示這次活動已深入社會各年齡層民眾心中。
之前網友的票選結果是布袋戲奪冠。從五個組別參賽入選的作品風格來看,玉山組的勝出,或許顯示評審也比較喜歡兼有「傳統藝術」表現的作品?而且「山不轉,人轉」跟觀光局主打的 TAIWAN 圖案更有互相輝映的趣味?
第二階段是由民眾創作投稿,
回覆刪除從入選意象的五個類別來稿中,各選出前三名。
再從這十五個作品中,決定一個評審大獎。
看得出來布袋戲類別的投稿作品,
在意象的表現上是比較弱了點。
假如布袋戲與台灣民間的關係一直如此密切,
為什麼設計師無法是更生動的表現它的內涵
是藝術表演者的問題呢?
是政府主事者的問題呢?
是它其實跟這個社會已經脫節了?
還是更優秀的作品並沒有參加?
不過啊,
我去年在傳藝中心看了各個時代的布袋戲偶,
也是大大開了眼界,
不知道竟然還有軍裝版的「樣板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