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28

南方、被出賣的、賽德克

訥客的情緒話

這篇的標題完全是來亂的。

賽德克.巴萊〕拍片預算是台灣電影史上空前的紀錄。看完〔賽德克.巴萊〕上集,我一直想起近年幾部觸及台灣時代歷史的獨立製片電影:〔南方紀事之浮世光影〕與〔被出賣的台灣〕。

平心而論,有錢不是萬能,我並不覺得另外兩部電影的導演像魏德聖一樣籌資七億,就能拍出同樣評價同樣賣座的電影;但沒錢萬萬不能,〔南方紀事之浮世光影〕以千萬台幣預算拍大時代故事,不只主要宣傳的高千穗丸沉沒場景僅能草率帶過,連大批臨時演員都靠留學生和朋友團「相挺」入鏡;〔被出賣的台灣〕雖號稱集資到六百萬美元 (約達兩億台幣) 製片預算,但參考好萊塢的拍片環境,隨便一部愛情喜劇片也自三五千萬美金起跳,大手筆聲光電影甚至就砸下數億美金,這部美國台僑在泰國取景拍攝的電影,終究還是預算拮据的。

賽德克巴萊和南方紀事的劇本都由導演自己編寫,被出賣的台灣則是以同名回憶錄為架構所改編。或許是碰觸探索台灣真實歷史的電影需要堅持正義的傻勁,三部片 看下來都犯了那麼點「太紀錄片化」的毛病。即使是賽德克巴萊這種大時代悲劇下張力十足的電影,害怕錯寫歷史的副作用仍然難以避免。

所以,黃玉珊〔南方紀事之浮世光影〕劇本描述家族阿叔黃清埕的一生,故事架構果然僅止於幫父執長輩立傳留影,沒有能夠深刻地描繪當時的社會人物。這已經是「標榜」大時代電影的一大缺憾,更不用說在受限預算下找來的許多演員表現既不到位又口白生硬,以至於除了一場大概是全片中最流暢的童年兄弟對話戲之外,我當時看電影可說是完全沒有辦法融入角色情緒,感覺就像是在看一段畫家生平的簡報紀錄。當年電影若能配音播出,相信效果會好很多,或許這是預算不夠的無奈,但我真的認為不該拍成這樣。

被出賣的台灣〕也有同樣的問題,無論是對場景處理還是演員口白。美國出生長大的刁毓能找來 Adam Kane 執導,雖然是用低預算拍完這段對他們很陌生的白色恐怖歷史,但班底畢竟受過好萊塢環境訓練,在劇本編寫乃至節奏安排上,整體上有一定水準。可惜片中大量「會說漢語」的外國演員參與演出,口說漢語卻洋腔洋調,讓在台灣「聽」電影的我總覺得還是隔了一層紗。這部低預算電影的缺點當然很多,需要靠錢堆砌的技術項目或許無須苛求,不過我覺得刁毓能刻意在電影穿插「影片史料」並沒有加分效果,反而有點突兀的削弱了電影的故事性。畢竟國民黨統治下的台灣處處充滿令人驚愕的黑幕,就算劇情要忠於歷史,藉由故事發揮會讓電影本身更聚焦。就這部片而言,我個人會比較傾向把史實影片放在片尾吧。



但無論如何,即使預算拮据、製作粗糙,我仍然期待著能看到有更多「面對與反省」台灣真實歷史的電影出現。畢竟長期以來台灣始終受到殖民統治的壓迫,歷史難以一窺真貌,以至於台灣人對上一個世紀太過陌生,我們還需要更多挖掘台灣歷史碎片的作品。

至於六千萬預算拍成的電影〔一八九五乙未〕呢?這部電影雖然是出自作家李喬小說《情歸大地》,但以人民覺醒追求對「母親台灣」認同的原著核心,到了改編電影重點卻又被寫成捍衛「鄉土台灣」以認同清祖國的邏輯,這部電影對歷史 (基於電影效果?)的改寫就更不用說了。誠然電影畢竟只是電影,不過我基本上認為這部〔一八九五〕仍只是台灣影劇工業的娛樂產物,那,就不列入討論了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轉載圖文內容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