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12

大龍國小與弘道國中的差別


昨天台北市長馬英九在弘道國中「宣揚愛護古蹟觀念」。


據中央社報導,除了呼籲新世代愛護古蹟,馬英九還表示「古蹟維護需要花錢,例如,尋找原來的材料修復、或恢復成原來的樣子」,因此,市府推動古蹟青年尖兵公益信託運動,希望民眾踴躍捐款,積沙成塔,一起來建立古蹟維護的觀念。





不過,選在弘道國中讓馬市長發表上述談話,其實是有原因的。因為這裡(也就是今日的北一女、市北師、弘道國中校址一帶)正好是一百二十年前台北古城的文武廟「遺址」。加上台北市文化局正著手推動「歷史之門」的計畫,所以官員特地安排這樣一場別具意義的活動,希望喚起民眾對古蹟的重視。


確實許多國家都接受捐款來支應古蹟修復的開銷,因此,對於市府推動古蹟信託、建立古蹟保護觀念,我也認為是值得鼓勵的做法。只不過,大龍國小和弘道國中差別有這麼大嗎?一個還是活生生存在市民生活裡的古蹟,市府堅持砍了重練;一個是已經不復存在的遺址,市府卻又作態地思幽緬懷。


(這是文化局還是殯葬處辦的活動?)


最後,是否已經有人看出來這兩個古蹟之間的關連呢?留著給大家討論吧,我暫且不點破了,呵呵!


新聞來源:我的E政府,這篇這篇


延伸閱讀:






標籤: ,,,

5 則留言:

  1. 不知道、我不知道,兩個學校的連結是什麼?

    善待弘道,是因為近北一女嗎?(馬太太及馬女兒的母校)

    回覆刪除
  2. 喔,原來如此!

    這樣就不難理解為何善待弘道、欺壓大龍了。

    回覆刪除
  3. 大龍國小已經登錄為歷史性建築,台北市政府絕對沒有權力"砍掉重練"。可否資料更新一下。

    http://www.culture.gov.tw/freeway_web/culture_news/view.php?vid=211

    回覆刪除
  4. 我認為市府說法無法服人的部份在於,明明是基於商業開發,卻要假惺惺拿歷史當令箭。

    可以先看一下官方說法

    這篇是文化局刊登對大龍峒爭議的回應全文,其中弱慢提到歷史建物部份,是第八條。

    『...前身為大龍峒公學校之大龍國小,文化局前於95年9月11日辦理文化資產價值鑑定專案小組會勘,經綜合討論後,認為大龍國小建校迄今已歷100餘年,見證大龍峒地區小學教育史之價值,具歷史文化價值,建議日據昭和年間留下的老校舍登錄為歷史建築。惟因大龍國小部分校舍登錄為歷史建築,影響刻正辦理之「大龍國小校舍更新暨地下停車場新建工程」。文化局續於9月21日邀集市政府相關單位就工程設計實務課題進行研商會議,10月3日辦理大龍國小文化資產價值鑑定專案小組第2次會勘,基於大龍國小現階段與未來學童就學權益等地方發展及文化資產保存間價值平衡考量,尋求多贏方案;經各與會人員充分討論後,建議原地保留大龍國小正門進入穿堂東側三間校舍(1933年)為兼顧保存與發展之最佳方案,其他校門石柱、銅像可採易地保留,西側三間校舍採意象保留,非建議保存範圍則依學校更新計畫改建。目前大龍國小校舍更新工程內容,刻由教育局在教育與文化共存共榮的前提下謹慎考量處理中...』

    官方新聞提到,假如將大龍國小登錄為歷史建築,結果將是影響「大龍國小校舍更新暨地下停車場新建工程」的進行。那麼,最後選擇保留三間(不在施工範圍內的)教室,是真的基於對文化歷史的尊重,多贏結果,還是僅只還給社區民眾吃剩的雞肋?

    對於要拆除的部份,官員強調都是後來改建「已非舊觀」的建物,沒有特別值得保存意義。假如新修建築就不具備其歷史意義,可以在充滿爭議的情況下逕行拆除;文化局強調他們「採意象保留」規劃給人們緬懷用的歷史空間,是不是顯得荒謬?

    回覆刪除

轉載圖文內容請註明出處。